香港的教育制度非常奇妙,只有兩種人可以選擇不參加。一種是有津貼資助子女出國升學的公務員,另一種是讀國際學校然後出國留學的富二代。
為什麼說奇妙呢?因為下一代可以讀什麼學校,是要看上一代的,也就是說,父母讀名校,子女讀名校的機會會增加,父母讀三流學校想改變下一代命運?抱歉,請先操練子女爭贏大部分對手吧。下一代的教育難關好像打怪,先爭幼稚園學位,然後爭小學學位,之後爭中學學位,最後爭大學學位,越早爭入名校越有機會入大學,想到中學才思考小孩的未來發展,可能已經失去優勢。
DSE、TSA、BCA⋯⋯從小到大總有不同的考試,總有不同的人要求小孩努力競爭。很荒謬很可笑也很悲哀的教育制度,把孩子訓練成「適合在香港生存,不用到大灣區找機會也能活下去」的香港人。
我常常問自己:我能不加入嗎?我想,活在香港就不得不參加這個令人厭惡的求學遊戲,不望跑贏,但求不輸。無奈呢。
▼
2018年8月31日 星期五
2018年8月26日 星期日
人民幣值得投資?
貿易戰升溫,導致人民幣捱沽。今日人民幣受中央政策影響,回復升軌,相信沽空人民幣的高手要留心了。
我向來不沾手人民幣,就算人民幣定期利息吸引,我還是有介心。若想賺取較多人民幣利息,其實應該回內地銀行開立戶口,在內地承造人民幣定存,應該比在香港銀行的定存息率高一點,但值得考慮的是,在特殊情況下,內地銀行有權拒絕讓客戶支取人民幣現金(如有懷疑,可以向銀行查詢條款)。中央政府多次出手影響人民幣匯率,而不是按特定模式進行貨幣操作,讓我這個崇尚自由經濟的媽媽非常介懷,所以如果有人問我對人民幣有何看法,對不起,我並沒持有人民幣,無法提供意見。
我向來不沾手人民幣,就算人民幣定期利息吸引,我還是有介心。若想賺取較多人民幣利息,其實應該回內地銀行開立戶口,在內地承造人民幣定存,應該比在香港銀行的定存息率高一點,但值得考慮的是,在特殊情況下,內地銀行有權拒絕讓客戶支取人民幣現金(如有懷疑,可以向銀行查詢條款)。中央政府多次出手影響人民幣匯率,而不是按特定模式進行貨幣操作,讓我這個崇尚自由經濟的媽媽非常介懷,所以如果有人問我對人民幣有何看法,對不起,我並沒持有人民幣,無法提供意見。
2018年8月24日 星期五
愛上信用卡消費
曾經有段時間,我很討厭信用卡,直至有位舊同事跟我講,東西是死的,人是活的,要想想怎樣精明利用物件達成目標。我仔細思考後,覺得有道理,於是開始研究信用卡的操作方法。
我很少為了迎新禮物而去申請信用卡,因為得到的迎新禮物一般都不太吸引,但要投放相當多時間和心力去申請及中止信用卡,成本效益低。我會在迎新禮物提供現金回贈時,申請自己常用的銀行戶口所提供的信用卡,一來由於我會經常查帳,因此不會因忘記清還信用卡款項而被罰,二來我可以集中只看一兩個常用戶口,不必花太多時間處理信用卡還款,讓自己活得更輕鬆。
在申請信用卡前,我會先考慮自己的消費模式,然後找找哪張信用卡能在這個消費習慣下獲得最多簽帳回贈。比如我有在海外網站購物的習慣,因此我會考慮申請海外消費回贈最多積分的信用卡。另外,我也經常外食,因此我會再申請一張飲食簽帳有最多積分回贈的信用卡。我只有二張信用卡,一張主力用在飲食上,一張主力用在海外消費、超市購物和繳交零星費用上。有些人為了延期還款和統一付費,會申請第三張信用卡繳付其他信用卡支出,再在一個多月後付清餘款,這也是好方法,但使用超過三張信用卡的話,我要花精神記住信用卡跟支出的配對,對我這個生過小孩,記性不好的媽媽來講太吃力了,還是算吧。
實踐這個做法後,我的信用卡積分果然變多了,雖然數目不大,但也讓我心情愉快,實在太好了。
我很少為了迎新禮物而去申請信用卡,因為得到的迎新禮物一般都不太吸引,但要投放相當多時間和心力去申請及中止信用卡,成本效益低。我會在迎新禮物提供現金回贈時,申請自己常用的銀行戶口所提供的信用卡,一來由於我會經常查帳,因此不會因忘記清還信用卡款項而被罰,二來我可以集中只看一兩個常用戶口,不必花太多時間處理信用卡還款,讓自己活得更輕鬆。
在申請信用卡前,我會先考慮自己的消費模式,然後找找哪張信用卡能在這個消費習慣下獲得最多簽帳回贈。比如我有在海外網站購物的習慣,因此我會考慮申請海外消費回贈最多積分的信用卡。另外,我也經常外食,因此我會再申請一張飲食簽帳有最多積分回贈的信用卡。我只有二張信用卡,一張主力用在飲食上,一張主力用在海外消費、超市購物和繳交零星費用上。有些人為了延期還款和統一付費,會申請第三張信用卡繳付其他信用卡支出,再在一個多月後付清餘款,這也是好方法,但使用超過三張信用卡的話,我要花精神記住信用卡跟支出的配對,對我這個生過小孩,記性不好的媽媽來講太吃力了,還是算吧。
實踐這個做法後,我的信用卡積分果然變多了,雖然數目不大,但也讓我心情愉快,實在太好了。
2018年8月21日 星期二
為什麼我會買入非住宅物業
市場上有許多不同的投資物,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案非常重要。我最早期接觸的投資物是股票和基金,也是最常出現在銀行專員口邊的投資產品。後來開始接觸房地產市場,實磚在手的感覺讓我一試愛上,從此走上收藏磚頭之路。之後從網路上接觸到IB,驚覺原來有這種投資媒體供人涉足外國證券市場,實在是蟻民恩物呀。在一輪資料䈭集後,我築起了幾道現金流防線,希望在十多年後,能夠依靠現金流渡過快樂人生。
為什麼我會買入非住宅物業?主要原因是因為我不能再在香港買入住宅了。政府推出的15%印花稅,直接凍結了我這種持有超過一個物業的投資者需求,也促使我尋找相對的代替品-非住宅物業。另一個原因是經過一番研究後,發現非住宅物業的供應將會越來越少,政府集中火力處理民生問題,沒有解決私人企業的營商需要,間接使這些原本不是必需品的磚頭變得奇貨可居。
海外物業(包括日本、內地、泰國等)、的士牌、實金等投資物我都做過基本研究,但最能有效提供現金流的,始終是實磚和股債,所以我二話不說就向這兩方面進發。我的本金還滾得不夠大,希望多捱幾年滾存更大筆資金,壯大自己的投資版圖吧。
為什麼我會買入非住宅物業?主要原因是因為我不能再在香港買入住宅了。政府推出的15%印花稅,直接凍結了我這種持有超過一個物業的投資者需求,也促使我尋找相對的代替品-非住宅物業。另一個原因是經過一番研究後,發現非住宅物業的供應將會越來越少,政府集中火力處理民生問題,沒有解決私人企業的營商需要,間接使這些原本不是必需品的磚頭變得奇貨可居。
海外物業(包括日本、內地、泰國等)、的士牌、實金等投資物我都做過基本研究,但最能有效提供現金流的,始終是實磚和股債,所以我二話不說就向這兩方面進發。我的本金還滾得不夠大,希望多捱幾年滾存更大筆資金,壯大自己的投資版圖吧。
2018年8月18日 星期六
誠實
我寫blog的原則是,blog裏的內容都是我的想法,而其中所記下的投資項目都是真實的。因為我覺得,這個blog的出現就是為了紀錄我對人生、對投資的看法,如果連自己都無法誠實面對的話,那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嗎?
我看到媒體上有人分享以樓房達到財務自由,如果分享者不是什麼豪門世家或是學者,就一定有不少留言質疑如何做到。但奇怪地,如果分享者說是以股票、債券、基金等金融工具達到財務自由,就很少人會問這個問題。這不是很奇怪嗎?從技術層面來講,金融工具的操作其實比物業投資複雜得多,想買有股息增長又穩健的股票,需要到hkex看公司背景、公司過往業績,還要看公司的財會報告查profit and loss, 查balance sheet、看interest yield、看P/E,覺得表面數據亮麗,打算買入的話還要看SMA(移動平均線),看RSI(相對強弱指數),看MACD(背馳指數)來決定買入時機,我所列出的分析還算是基本層面的呢,再深入的話要看的東西更多了。
但是物業投資就簡單得多,尤其是住宅樓房,買入地鐵沿線的物業,然後放租,待幾年後用積蓄做partial payment,就可以依靠租金獲得正現金流了,比看一大堆數字更容易。我還撇除了拿物業買賣來獲利的個案呢,加入買賣操作的話,就更快可以獲得大量資金了。
我常常不解,明明地產投資需要考慮的要素比較小,投資金融工具需要分析的部分比較多,但大家偏偏質疑前者為何能致富,而不覺得後者要致富難度更高呢?
我看到媒體上有人分享以樓房達到財務自由,如果分享者不是什麼豪門世家或是學者,就一定有不少留言質疑如何做到。但奇怪地,如果分享者說是以股票、債券、基金等金融工具達到財務自由,就很少人會問這個問題。這不是很奇怪嗎?從技術層面來講,金融工具的操作其實比物業投資複雜得多,想買有股息增長又穩健的股票,需要到hkex看公司背景、公司過往業績,還要看公司的財會報告查profit and loss, 查balance sheet、看interest yield、看P/E,覺得表面數據亮麗,打算買入的話還要看SMA(移動平均線),看RSI(相對強弱指數),看MACD(背馳指數)來決定買入時機,我所列出的分析還算是基本層面的呢,再深入的話要看的東西更多了。
但是物業投資就簡單得多,尤其是住宅樓房,買入地鐵沿線的物業,然後放租,待幾年後用積蓄做partial payment,就可以依靠租金獲得正現金流了,比看一大堆數字更容易。我還撇除了拿物業買賣來獲利的個案呢,加入買賣操作的話,就更快可以獲得大量資金了。
我常常不解,明明地產投資需要考慮的要素比較小,投資金融工具需要分析的部分比較多,但大家偏偏質疑前者為何能致富,而不覺得後者要致富難度更高呢?
2018年8月17日 星期五
儲蓄的藝術
我喜歡儲蓄,手上有錢的感覺讓我心安。但是為了省錢而去虐待自己,我是反對的,比如為了省車費而走30分鐘的路回家,這樣走完半條命都完了,值不值得呢?
我覺得儲蓄是應該在兼顧情理上,花最少金額做到最多的事。比如,你趕急要到某個地方,在體力能支持住的情況,到底應該選擇全程坐的士?還是以接駁方式(如先坐巴士/小巴/港鐵到某個點再轉的士)到達目的地?全程坐的士的話,會不會考慮電召85折的士?最方便當然是揮手呼召街上的士,但是不是真有那麼逼切需要呢?
又比如,今天心情不好,想吃一頓豐盛晚餐安慰自己。會不會考慮有信用卡優惠的餐廳?還是隨便走進一家餐廳吃飯就好?繳付電費、水費、煤氣費等雜項時,會不會考慮哪張信用卡繳費有回贈?
我們不應為儲蓄壓抑自己的需求,而是在自己有某個需要時,多想幾個可以節省費用的方案來實現願望。在不犧牲自己幸福的基礎上精明消費,才可以讓自己更有動力儲蓄,否則,一味為省錢停止花費,不舒緩自己抑壓的欲望,最終只會令自己壓力爆煲,得不償失。
我覺得儲蓄是應該在兼顧情理上,花最少金額做到最多的事。比如,你趕急要到某個地方,在體力能支持住的情況,到底應該選擇全程坐的士?還是以接駁方式(如先坐巴士/小巴/港鐵到某個點再轉的士)到達目的地?全程坐的士的話,會不會考慮電召85折的士?最方便當然是揮手呼召街上的士,但是不是真有那麼逼切需要呢?
又比如,今天心情不好,想吃一頓豐盛晚餐安慰自己。會不會考慮有信用卡優惠的餐廳?還是隨便走進一家餐廳吃飯就好?繳付電費、水費、煤氣費等雜項時,會不會考慮哪張信用卡繳費有回贈?
我們不應為儲蓄壓抑自己的需求,而是在自己有某個需要時,多想幾個可以節省費用的方案來實現願望。在不犧牲自己幸福的基礎上精明消費,才可以讓自己更有動力儲蓄,否則,一味為省錢停止花費,不舒緩自己抑壓的欲望,最終只會令自己壓力爆煲,得不償失。
2018年8月15日 星期三
買入第三個非住宅物業
一直期望多買一個非住宅物業,終於成事。接著是安排按揭的工作,過程會頗費時,但結果是令人喜悅的。
面對加息週期,我曾經懷疑過應否如此進取,但我思忖,最近朋友們的對話都是:快要加息了,我們儲錢等市場調整再買物業吧。那證明了什麼?證明有實力購買物業的香港市民其實很多,按此推論,如果市況有變,作為小型投資者的我是不會撿到好貨色的,因為好東西都會落入擁有大量資金的人手上,而物業市場將會被這些有力的投資者支撐住,不會有太大跌幅。與其跟大量投資者競爭,倒不如先下手為強,找找現在市場上相對便宜的磚頭吧。
在不斷尋找下,終於找到相對吸引的東西,機會難得,我二話不說就買下了。
加按揭封頂利率給我的啟示是,快不能作低息貸款了,趁現在還有機會,盡量用光自己的借貸力借入低息,然後用六至九個月準備援衝金額對抗風險,那我就能安然渡過加息的日子。
接下來是不斷交涉,希望一切順利。
面對加息週期,我曾經懷疑過應否如此進取,但我思忖,最近朋友們的對話都是:快要加息了,我們儲錢等市場調整再買物業吧。那證明了什麼?證明有實力購買物業的香港市民其實很多,按此推論,如果市況有變,作為小型投資者的我是不會撿到好貨色的,因為好東西都會落入擁有大量資金的人手上,而物業市場將會被這些有力的投資者支撐住,不會有太大跌幅。與其跟大量投資者競爭,倒不如先下手為強,找找現在市場上相對便宜的磚頭吧。
在不斷尋找下,終於找到相對吸引的東西,機會難得,我二話不說就買下了。
加按揭封頂利率給我的啟示是,快不能作低息貸款了,趁現在還有機會,盡量用光自己的借貸力借入低息,然後用六至九個月準備援衝金額對抗風險,那我就能安然渡過加息的日子。
接下來是不斷交涉,希望一切順利。
2018年8月10日 星期五
再談財務自由
我的文章多半都是在乘車路上打成的,因此內容往往比較簡短,很少長篇大論。 當媽媽後,我多半是一回家就跟孩子玩耍,不會看手機的,看股市分析看財經消息,多半是在午飯時間和孩子入睡後才進行,這算犧牲嗎?的確是,但孩子帶給我的歡樂比賺進更多鈔票有意思得多。
身邊有朋友供完自住樓,生了孩子,就專心回家相夫教子,然後跟我講:我財務自由了。這樣真的是好事嗎?我不禁懷疑。如果她的丈夫有外遇,或者有意外回不了家,她就很有可能要重新適應社會了。而且,捉襟見肘地過著所謂的財自生活,真的是好事嗎?
當然,我希望我所設想的壞事,不會發生在朋友身上。
財務自由從來都不是看收入,而是看支出。所以,一心追求生活平衡的人(如我),會先考慮自己退下火線前的消費,再加一定比率的緩衝金額作死線,非要被動收入達到那個死線以上,才會考慮全身而退。否則,任性地把財務責任加諸另一半身上,我覺得是不負責任的行為。
如果真的需要照顧孩子,可以選擇做兼職或者在家工作,當個半職媽媽。當然這樣會讓媽媽很疲累,但考慮到工作生涯始終有限,壯年努力總比老年才來努力更恰當吧?
身邊有朋友供完自住樓,生了孩子,就專心回家相夫教子,然後跟我講:我財務自由了。這樣真的是好事嗎?我不禁懷疑。如果她的丈夫有外遇,或者有意外回不了家,她就很有可能要重新適應社會了。而且,捉襟見肘地過著所謂的財自生活,真的是好事嗎?
當然,我希望我所設想的壞事,不會發生在朋友身上。
財務自由從來都不是看收入,而是看支出。所以,一心追求生活平衡的人(如我),會先考慮自己退下火線前的消費,再加一定比率的緩衝金額作死線,非要被動收入達到那個死線以上,才會考慮全身而退。否則,任性地把財務責任加諸另一半身上,我覺得是不負責任的行為。
如果真的需要照顧孩子,可以選擇做兼職或者在家工作,當個半職媽媽。當然這樣會讓媽媽很疲累,但考慮到工作生涯始終有限,壯年努力總比老年才來努力更恰當吧?
2018年8月9日 星期四
孩子,你需要什麼?
有媽媽說:孩子最需要的是愛。於是她們辭工去照顧孩子,放棄讓子女享受更多物質,也把自己的生活質素要求降低了。
有媽媽說:孩子最需要的是教育。於是她們讓孩子上完學後去補習,大花金錢讓孩子上不同的興趣班。
有媽媽說:孩子最需要的是快樂。於是她們每天都讓孩子到處亂跑,不管束孩子的行為,也不會在放學後讓孩子溫習。
有時我會忍不住想:孩子,到底你需要什麼?也許我只是把我的期望投射到你身上,那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。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,不是父母的附屬品,更不是父母的複製品。
對孩子,我只有一個要求,就是希望他活出自我,不要當一個乖孩子而已。結果到現在他果然不是聽話寶寶,不知道我該高興還是難過呢。
有媽媽說:孩子最需要的是教育。於是她們讓孩子上完學後去補習,大花金錢讓孩子上不同的興趣班。
有媽媽說:孩子最需要的是快樂。於是她們每天都讓孩子到處亂跑,不管束孩子的行為,也不會在放學後讓孩子溫習。
有時我會忍不住想:孩子,到底你需要什麼?也許我只是把我的期望投射到你身上,那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。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,不是父母的附屬品,更不是父母的複製品。
對孩子,我只有一個要求,就是希望他活出自我,不要當一個乖孩子而已。結果到現在他果然不是聽話寶寶,不知道我該高興還是難過呢。
2018年8月7日 星期二
MPF投資
作為香港的勞動人口之一,只要人工超過7100,就必須每月進貢一部份金額給銀行,用作MPF供款。畢竟也是自己的血汗錢,如何妥善處理MPF也是值得研究的學問。
最簡單的操作就是低價買入進取型基金,高價賣出,換入保本基金。定期留意基金價格,來回操作,相信會有不錯的成績。當然要捕捉基金走勢是困難的,另一個操作方法是在年輕時買入手續費最便宜的基金(通常高風險的基金手續費都比較便宜,但要承受市場波幅的風險),待將近65歲就把手上的基金換成保本型(通常保本基金手續費都較貴,但能保住本金),那就能在老來享受年輕時承受風險後的收穫了。
我會定期審視自己的MPF配置,適當時候做操作。注意如果有多於一個MPF戶口,最好做點整合,統一管理一至兩個戶口,否則本金過於分散,就享受不到集中投資的好處了。
如想比較MPF手續費,可到此網站查看:https://fpp.mpfa.org.hk/tc_chi/mpp_index.jsp
最簡單的操作就是低價買入進取型基金,高價賣出,換入保本基金。定期留意基金價格,來回操作,相信會有不錯的成績。當然要捕捉基金走勢是困難的,另一個操作方法是在年輕時買入手續費最便宜的基金(通常高風險的基金手續費都比較便宜,但要承受市場波幅的風險),待將近65歲就把手上的基金換成保本型(通常保本基金手續費都較貴,但能保住本金),那就能在老來享受年輕時承受風險後的收穫了。
我會定期審視自己的MPF配置,適當時候做操作。注意如果有多於一個MPF戶口,最好做點整合,統一管理一至兩個戶口,否則本金過於分散,就享受不到集中投資的好處了。
如想比較MPF手續費,可到此網站查看:https://fpp.mpfa.org.hk/tc_chi/mpp_index.js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