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年來樓價下滑,我經常聽到一些沒有持有資產的人大叫樓市末日,或者慶幸自己沒有購置物業云云,更有些人嘲諷物業持有人「活該」、「把樓價抬高的人現在賠錢了,自食其果」。我覺得物業市場就像其他資產市場一樣,所謂的市場價格,基本上都是按買家、賣家雙方角力的結果而訂立,沒有誰可以單獨控制其升跌,連政府對樓市的政策都只是影響價格的其中一個因素,不可以絕對操控市價。因此我們看到早年的樓價上漲,是建基於香港經濟發展,人口增長而促成的結果,不存在誰炒高樓價。同樣地,現在樓價下跌,也是由於整個世界的貨幣緊縮政策,導致經濟下行而衍生出來的結果。其實樓價下跌,不僅僅發生在香港,其他國家同樣出現這個現象,只是談論的人比較少而已。
此外,那些希望已置業人士因為樓市下跌而變負資產的人,恐怕要失望了。以下是香港統計處2021年的數據(source from林一鳴博士後facebook):
早在2021年,已置業人士中,66.1%已經沒有供樓壓力了,所謂「許多人會因負資產,而被銀行沒收按揭單」一說到底從何而來呢?
至於我對樓市的展望,我覺得可以參考Statista根據市場數據,對香港物業市場的預測(原link在此):
資產錯價只是佔經濟週期的一段時間,長遠來說,資產會回歸其應有的價值,這是必然的市場定律,因此我對香港的樓市並不悲觀。
對我來講,覺得樓市末日的人,跟覺得BTC會歸零的人一樣可笑。市場是不會因為誰的美麗幻想而改變的,我們應該去了解市場、適應市場而作出部署,這才是能從資產市場獲利的最佳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