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把早前買入的美股清掉了,只剩下一部分零成本的股票。我覺得減息的利好因素已經完全反映在股價上,因此把個股賣去,獲利離場也是好事。
就看我的眼光準不準了。
這段時間裏,我買入了白銀ETF和一家經營白銀壙業的ETF,收獲算是不錯。另外,我也買入了UNH,賭的是畢菲特效應,在市道暢旺的情況下,通常巴郡對外公佈了買入名單後,都會有一班巴郡支持者願意買入,抬升股價,我在消息公佈的當晚就入手了,耐心等待支持者追買,然後會在市場最熾熱的時候沽清離場。我對巴郡名單並沒有什麼暇想,因為總會有千萬個理由可以解釋到他們的買入動機,對我來講這些分析實在太虛無縹緲了,因此我只會純粹從個股的price action下手,眼看不對勁就逃,獲得微利離場總比等待回本的感覺好吧。
早前我也買入了IB的股票,並已獲利離場,因為從IB早前的股價圖表觀察,發現突然有相當多的market taker介入,因此我毫不猶豫就進場了,並且也在market taker離開後沽清手上的股票,小賺一筆。
回望今年成績,我覺得自己暫時還算不錯吧,用六位數本金,獲得六位數回報。今年我主要都是在減債,因此投放股市的資金並不多,能夠持續獲利實在太好了。希望到十二月,回報會再增加一點吧。
今日難得整理了今年點擊率最高的三篇文章,其中一篇文章資料性比較豐富,高點擊率也是我預料之中的,不過今年最高點擊率的竟然不是內容較硬核、提供較多資訊的文章,而是一些關於個人感想的文章,令我覺得有點詫異。
第一篇是:談移民(link)
這是屬於個人感想類的文章,能夠成為今年最高點擊率的文章,實在令我摸不着頭腦。一來我並沒有在blog內展示過什麼自拍照(不是美女就無謂獻醜了),二來我的生活也沒有什麼石破天驚的變化,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,就是談談自己想法的一篇癈話而已,能夠引來大家點擊閱讀,我覺得非常榮幸。
第二篇是:移居英國後的稅務安排(link)
這篇是按讀者要求寫下的文章,希望能夠以文字回饋願意讀文的看倌。整個寫作過程令我感覺良好,因為寫這篇文章時需要進行資料整合,而藉着整理資料,我重新把自己的財務策略檢視了一遍,令我更了解自己有什麼地方需要改善。
第三篇是:出手撈底(link)
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紀錄個人操作,我以為涉及個人操作的文章應該是沒什麼人會看的,因此這篇文章能成為今年top 3點擊率的一員,實在令我很驚訝。我喜歡紀錄自己進行投資前的想法,方便事後反思自己的理解是否符合市場預期。幸運地,我的操作為我帶來相當可觀的利潤,事實證明我的理解是對的,撈底的決定非常正確。
希望自己能夠繼續寫下更多高質素的文章吧。
最近我在媒體上看到一段令自己獲益不少的文章,內容大概就是:只要不聽身邊不時出現的雜音,專心做好自己,過幾年回頭望去,總會發現那些雜音漸漸遠去、不見了。
我記得,自己在投資路上不斷聽到許多雜音,有的來自朋友,有的來自同事,甚至有的來自父母。我有部分朋友十分愛比較,比較衣着、比較身家、比較職位高低、比較事業成就,總之能讓自己面上有光的,都會說出來炫耀一番。有段時間我會因為穿著廉價的衣物而感到難過,但過了幾年,漸漸地我也通過努力,買得起名牌手袋了,而那些曾經在我身邊不可一世的人,卻反而失去了蹤影。
早年為了購入資產,我成為同事口中的折扣狂,每到午休,我總會剪下報紙上的折扣優惠去購買午餐,同事們都說我想錢想瘋了。之後幾年,我的總資產漲了二、三百萬,看着自己身家大漲,我把心一橫,勇敢地向呆了八年的公司說再見,自此之後,那些待在原公司說三道四的同事,徹底從我生命中消失了。
這些年來,我漸漸明白「變幻才是永恆」的道理,不變的是,人生是靠自己走出新天地,絕對不是別人指手畫腳說幾句,自己就會完蛋,所以路上遇到的雜音一點都不重要,只要堅持自己的信念,做好自己,漸漸地,就會孕育出更美好、更完滿的自己。
請帶著自己的信念,踏上人生路吧。
我把早前買入的美股清掉了,只剩下一部分零成本的股票。我覺得減息的利好因素已經完全反映在股價上,因此把個股賣去,獲利離場也是好事。 就看我的眼光準不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