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

假如被裁員,能否有足夠的現金流捱過難關?

最近,我的一位好朋友(就業於半政府機構)跟我講,由於政府削減資助,公司正在裁員。一向以為不受經濟週期影響的鐵飯碗工種,似乎漸漸失去優勢。

對朋友的遭遇,我深感同情,也使我反思自己的投資策略,是否應該變得再保守一點?我反覆自問,如果我被裁員,能夠有充足的現金流捱過難關嗎?

大家看到我不斷償還部分貸款,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對失業的潛在考慮。我估計自己今年能逃過失業的命運,但是長遠來講,單靠正職收入來維持生活所需,在現今的香港經濟環境來講,是非常危險的事情。粗略估計一下,我的租金收入,和流動資金所生成的利息,只夠支付兩個孩子的學費,孩子的校車費、補習費和其他家庭開銷依然需要依賴丈夫的收入來支撐,這讓我感覺有點擔憂。雖然丈夫同樣不用擔心失業,但是「花無百日紅」的道理我一直深有體會。投資涉及風險,也講求機遇,因此不能光靠投資去增加收入。思來想去,暫時只能節約一點來增加儲蓄比率吧。

今天寫下此文,目的是希望給看倌帶來一個信息,就是居安思危。永遠不要低估自己失業的可能性,也永遠不要高估自己的運氣,Always prepare for the worst才能夠穩中求勝。

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

悠長假期

我正在渡假,因此寫作也減少了。我覺得美股有點過熱,減持了一點,打算在低位時再買進。

前幾天,我再次向銀行提出部分還款,目標是在今年年底前,把另一件小資產的按揭也贖回。如此一來,每月就能穩定產出足夠退休的現金流,不受按揭還款額影響,這對於將要移民的我來講尤其重要。

最近MPF供應商又推出整合MPF帳戶的優惠,見圖如下:











我也再次把MPF帳戶進行整合,現在只剩下2個MPF帳戶了,一個是當前僱主的,另一個是結合所有前僱主供款的保留帳戶。

接著是等待減息。減息後,銀行應該會推出更優惠的物業按揭計劃,我打算重組按揭,透過拖長還款期來減少每月還款額,這樣就能進一步增加現金流,讓物業供給我每月的生活費。

希望一切順利吧。

2025年7月11日 星期五

假如讓我說下去-破50萬點擊之感謝文

不知不覺,我的blog迎來了50萬點擊,特別感謝大家來看、來交流。驀然回首,感覺有點唏噓,還記得之前寫過幾篇感謝文(破10萬點擊-link、破20萬點擊-link、破30萬點擊-link),幾年過去了,許多blog主都轉戰Patreon、雪球、youtube等等創作回報更佳的地方,我卻一直沒有到這些地方發文發片,因為始終不想把自己的業餘興趣變成一種生財工具。有時我也會忍不住疑惑,連我的孩子都不怎麼愛看文字,而喜歡看有聲有圖的youtube影片,是不是文字創作已經過時了?

大家放心,我仍然會堅持寫blog文,仍然會堅持不轉戰他處,一來因為我熱愛寫文章,二來我希望從中分享一個信息:知識傳播應該是免費的,這樣才能給更多尋找向上流機會,又熱愛閱讀的人帶來啟發。如果把知識販賣,令它變成有錢人才能擁有的東西,那麼人類世界是不會進步的。社會是由不同階層的人組成,只有令整個群體的知識水平提升,社會生產力才會得以改善,這是我個人渺小的想法。

謝謝大家訂閱我的文章,謝謝大家不時來我的blog留言。不敢說自己的blog文對人有益,只是希望以文字為大家提供一些值得思考的想法。

萬分感謝。

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

移居英國前的安排(中)

有網友提及今年新推出的英國稅制,這裏也說明一下。以前英國對非長期居住英國的公民提供一種名為remittance basis的稅務計算方法,就是申請remittance basis後,所有非英國本土的收入,只要不匯入英國本土的都不打稅。現在Foreign income and gains (FIG) regime 正是取代以前remittance basis的報稅方法,以4年為限,所有非英國本土的收入都不打稅,但申請FIG後會喪失所有免稅額,所以是否值得使用FIG,要視乎海外收入有多少,如果閣下打算到埗英國後再賣出物業,由於賣出物業需要付CGT(capital gain tax),使用FIG的話就能夠在該稅務年內免付CGT,對於打算先移民後賣樓的人來講,實在是一樁喜訊。

我一直沒有打算多談CGT,因為在我的計劃裏,我是不需要付CGT的,只要在取得英籍後移居到另一個沒有CGT的地方等待若干年,若能證明我跟英國再沒關聯,我就不再是英國tax resident了,那麼到時我再沽出物業或股票的話,就能免除被英國政府徵稅的要求。

另外還有買保險這個免稅方法,下篇再講。

(有興趣看看上篇談到的稅務安排,可看此link

2025年7月6日 星期日

移居英國前的安排(上)

關於移居前的種種安排,實在有太多值得一寫的東西,由於我懶得要命的關係,要在同一篇文章寫下大量資料十分吃力,因此我打算分開數篇去記錄自己的想法。

有關移居後的稅務安排,大家可以參考我的舊作。我的想法是,自己必須對移居生活有一定的想法及考慮點,才可以想像到移民前應該作什麼部署去達到目的。我身邊許多朋友之所以選擇遠走他鄉,往往是基于對原居地的不滿,因此他們並沒有花太多時間,去認真思考移居後的生活應該如何,我覺得這是不理智的。每一個地方都有其可愛和不妥的地方,所以在打算移民前,應該先問一下自己:如果他日移居後碰到當地另一些不妥的地方,自己能不能接受呢?或者說,我是一廂情願以為自己能接受移居地上不理想的地方?還是真的對自己的選擇無悔無尤?為了讓自己充分思考這個問題,我在2021年開始閱讀Facebook、threads、ig上大量移民者的意見,以及加入TG、whatsapp、signal內的移民group,去反覆修正自己對移民的想法。外國的月亮並不是特別圓,這是我一直對自己、對別人強調的。

另外,如果是家庭移民,必須先跟另一半溝通清楚自己的期望,不要給對方輸入過於理想化的想法。這方面上我是幸運的,由於丈夫曾經在外國留學多年,他對於移居後需要面對的問題有深刻了解,因此我們很容易就達成共識。

在舊作中,我提到每人每年有£12570的免稅額,及£500的dividend allowance和£1000的savings allowance(假設到埗後人工只有basic rate),因此我們應該先在香港為自己及另一半打造每月大約10000的現金流,並買入適量的股票收取股息,只要把股息控制在每年5000 hkd左右,就能完全免稅了。另外,別忘記還有每年約10000 hkd的savings allowance哦~經過一番資產配置後,自己只要每月產出10000+416.6(dividend)+833.3(interest)=約11250 hkd就可以完全免稅,加上配偶的11250 hkd收入,一家人在移民後可以每月擁有22500 hkd的免稅收入,這樣就可以大大減低到埗後收入減少的徬徨感。

關於CGT、保險和物業處理,留待下文再談。

假如被裁員,能否有足夠的現金流捱過難關?

最近,我的一位好朋友(就業於半政府機構)跟我講,由於政府削減資助,公司正在裁員。一向以為不受經濟週期影響的鐵飯碗工種,似乎漸漸失去優勢。 對朋友的遭遇,我深感同情,也使我反思自己的投資策略,是否應該變得再保守一點?我反覆自問,如果我被裁員,能夠有充足的現金流捱過難關嗎? 大家看到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