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0月28日 星期六

一百萬美元躺平計劃

最近看到一篇文章,原文在。內容大概講到現在的美國國債息率達5%,如果以一百萬美元買入30年美國國庫債券,就能夠有保證5%回報收入,而且長達30年,折算起來,每月大概有3萬多港幣的利息入袋,想來也非常吸引。

我估計現在如果自己有100萬美元餘錢,我也會做這個操作的。不過實際上,我並沒有買入這種債券,一來債券不是最理想的抵押品,買入國債後要把它re-mortgage的話比較困難,當然用IB是可以做抵押貸款的,但借美元的利率絕對不便宜;二來我的物業都是比較早年買入的,計算出租回報率的話,並不跟美國國債相差得遠,而且物業是受銀行歡迎的抵押品,市道暢旺的時候,可以抵押實物,以相對便宜的利率借入港元再投資,因此如果要我選擇的話,我還是會用同樣的錢買入物業吧。不過考慮到香港物業價格已升值不少,出租回報率並不算理想,在這個情況下,美國債券就變得吸引了。如果手上有多餘資金又不想冒險,不妨考慮一下美國國債吧。

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

施政報告前瞻

2023-2024年的施政報告將會在10月25日發佈,我看了看有關資料,覺得有點隔靴搔癢,為什麼有這個說法呢?因為我的感覺是,應該要下藥的地方沒有用,不應該下藥的地方卻重點處理,實在令我摸不着頭腦。首先以派錢鼓勵生育一招,坦白講,現在已有孩子的中產父母,會因為想獲得2萬元政府津貼而生小孩嗎?肯定不會的。那麼2萬元生育津貼到底鼓勵了什麼人生小孩呢?大抵就是生育後可以獲得更多政府資助的人,比如領取綜緩的低收入家庭。政府到底是鼓勵優才生育,還是鼓勵更多不負責任的父母拿取政府資助後生而不養呢?

其次是所謂的減辣措施。老實講,坊間早有不同聲音提出合法避辣的方案,要買樓的人應該一早就入市了,我很懷疑減辣到底能有多刺激樓市。

另外所謂的強化金融中心地位,香港這個得來不易的美名,不是透過行政手段「成功爭取」,而是一直默默為各大地區處理金融業務而拚回來的成績,我實在不明白,政府能如何在行政上強化金融中心地位。難道我們偉大的政府能強迫他國來港投資嗎?真是令人費解。

讀著這份施政報告,著實大大加深了我內心的無力感,唉。

說了那麼多反對意見,那麼我覺得如何能有效刺激樓市呢?我認為,只要市民一下子有筆為數不小的儲蓄,他們就會考慮置業了。如果年紀較大的市民(30歲或以上)可以申請以MPF作為買樓資金,那我相信他們願意提取MPF去購入物業的,不過我不認為政府願意讓市民以這個理由拿回MPF吧。

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

債券小利

今天都忙得沒空看綠債,原來首日沽出已有微利,恭喜抽中的網友。這次獲利,證明了市場認為加息周期已到頂,短期內三年定存息率比4.75%少的機會很高,因此債券息口才顯得吸引。與其說我為債券升值感到高興,倒不如說我為未來可見的經濟復甦而滿懷喜悅。

希望香港經濟早日走出谷底吧。

近日比較讓我感覺不好的,就是已經出走他鄉的朋友,以奚落的語氣恥笑香港經濟不景。我覺得,就算自己他日離開,都不會懷着憎恨香港的心情,因為香港畢竟是我的故鄉,我最愛的父母、兄弟姊妹都在香港,我絕對希望他們的日子過得幸福。詛咒自己的故鄉,感覺就跟詛咒自己的前男友/前女友不得好死一樣小家子氣,就算不再親密,也不需要口出惡言,對吧?


2023年10月4日 星期三

50歲前一定要做的事

剛剛看了一篇關於理財的文章,內容大概是50歲(快要退休)前,一定要準備足夠資金安享晚年。道理是老生常談了,但除了錢,我覺得還有一些事是必須要在50歲前做的。

1)生養孩子

我覺得如果喜歡孩子的話,50歲前一定要生養至少一個孩子。孩子常常為我的生活帶來歡樂,雖然照顧小人兒殊不簡單,但為人父母後,我覺得自己的人生更豐富、更精彩了,也算是一種樂趣吧。

2)品嘗美食

年輕時,我往往會為了省錢而選擇一些便宜但不算美味的食物,雖然到現在,我還是會下意識比較食物的CP值,但是我更捨得花錢吃一頓美味而昂貴的晚餐了,因為我知道,有些好吃的食物到年紀大了就不能多吃,否則身體會受不了。能吃喝及時也是一種福氣呢。

3)培養興趣

我覺得年紀大了,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會讓自己活得更快樂,而有些興趣是不可能到老才實行的,比如進行極限運動、沒日沒夜的生活體驗遊等等,都是十分消耗體力的活動。我覺得在50歲之前,應該要嘗試一次長程揹包遊,這是非常難忘的經歷。

你覺得50歲前,自己應該做什麼呢?

一個悶蛋

我發現我真的是一個大悶蛋。看人家的blog總是內容豐富得很,旅遊、看電影、吃美食等等,但我的生活很沉悶,來來去去都是上班賺錢,下班躺平,加上由於要照顧孩子,我的公餘時間都花在陪伴孩子和家人之上,甚少Me Time,有時候實在想不到有什麼東西值得寫,希望大家見諒。 今天FED再次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