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

為什麼我不買入內地物業

我酷愛實磚,但一直沒有買入內地物業。曾經有段時間我也研究過內地物業的買賣流程,希望買入一個自用單位,但再三思考後還是放棄了。

1)我沒有內地人脈幫忙打理物業。內地物業的管理說難不難說易不易,因為所有事都可以私了,比如發現租覇的話,通知管理處不給開門就可以了,不用像香港那樣要跑固定流程去執行收樓程序。但大前提是:業主需要不時回內地處理租務,這對我來講太麻煩了,很可惜我找不到信任的人幫忙處理租務,自己動手又實在不願。

2)收回的租金不多。我搜集資料的時候,深圳近羅湖口岸的小單位大概八十至一百萬,價錢似乎很吸引,但仔細看租金只得一千多元,能獲得的收入不多,但卻要花大量時間進出口岸,不太合乎經濟效益。

3)財富規劃問題。我一直很重視遺產繼承的問題,香港樓房有明確法例可以執行繼承權,但內地法例完全是兩回事,下一代要承繼樓房,必須要其他親屬宣誓放棄繼承權才能成立,這樣容易引起親人間的爭執。

4)內地買賣樓房有所謂的陰陽合同,對外一份對內一份,目的就是省稅,基本上想交易成功就無法拒絕對家這些要求。我非常不喜歡透明度低的東西,太容易出亂子了。

5)在內地賣樓後,如何把資金運走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。內地一向對資金流出有甚多管制,賣樓後能收到一筆為數不少的資金,要如何省時省力的全數運走是一個疑問。

也許內地樓房投資是一個好機會,但我想,我還是專注在自己熟悉的市場比較安全。

2 則留言:

  1. 讚!
    投資,沒有比得過自己最熟悉的來得安全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Hey I am June Summer2018年11月1日 凌晨4:18

      客觀來講我應該是錯失了機會,但至少不會輸。

      刪除

公屋富戶政策

最近比較熱門的話題應該是收緊公屋富戶政策了,還未知情的看倌可查看此 link 。本來是不太想寫這個話題的,因為畢竟我沒有綠表資格,但是想了想,覺得還是寫下自己的想法吧。 作為香港人,「賺盡」是大部分本地小市民必做的事情,也沒什麼好垢病的。但是我其實不太明白,既然有能力買樓,改善自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