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文章多半都是在乘車路上打成的,因此內容往往比較簡短,很少長篇大論。 當媽媽後,我多半是一回家就跟孩子玩耍,不會看手機的,看股市分析看財經消息,多半是在午飯時間和孩子入睡後才進行,這算犧牲嗎?的確是,但孩子帶給我的歡樂比賺進更多鈔票有意思得多。
身邊有朋友供完自住樓,生了孩子,就專心回家相夫教子,然後跟我講:我財務自由了。這樣真的是好事嗎?我不禁懷疑。如果她的丈夫有外遇,或者有意外回不了家,她就很有可能要重新適應社會了。而且,捉襟見肘地過著所謂的財自生活,真的是好事嗎?
當然,我希望我所設想的壞事,不會發生在朋友身上。
財務自由從來都不是看收入,而是看支出。所以,一心追求生活平衡的人(如我),會先考慮自己退下火線前的消費,再加一定比率的緩衝金額作死線,非要被動收入達到那個死線以上,才會考慮全身而退。否則,任性地把財務責任加諸另一半身上,我覺得是不負責任的行為。
如果真的需要照顧孩子,可以選擇做兼職或者在家工作,當個半職媽媽。當然這樣會讓媽媽很疲累,但考慮到工作生涯始終有限,壯年努力總比老年才來努力更恰當吧?
2018年8月10日 星期五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本地遊-大澳的天空
最近應家人要求,跟孩子們一起去大澳尋找中華白海豚和參觀棚屋。 我非常喜歡帶孩子進行本地深度遊,一來能夠支持本土經濟,二來可以嘗試乘坐不同的本土交通工具,有助孩子了解自己身處的地方有什麼公共設施。這次我們一家去程乘坐雙層巴士到東涌,然後轉乘單層巴士到大澳,回程乘坐渡輪到屯門,再轉乘...
-
我的HSBC Expat account終於開通了。 整個流程如下: 在2月9日收到來自HSBC Expat team的電郵,告知我可以網上申請HSBC Expat account,並提供了referal code給我。 我在2月14日透過網上連結申請HSBC Expat acc...
-
七年前,我的丈夫很認真的跟我說:「我們不如移民吧。」 我是一個頗為實際的人,因此我絕對不會選擇在沒有萬全準備的情況下,拖兒帶女離開香港。我問丈夫:「你能保證我們到外國後,生活質素不會下降嗎?」他沒有回答我的問題。 我們心裏都非常清楚,移民不是說走就走,而是需要詳細計劃、評估和預備...
-
基於回饋看倌要求,我決定寫下移居英國之後的稅務安排。我一直不同意賤賣資產來換取移民資金,所以我致力研究如何可以在英國合法省稅,以提高自己的生活素質。 先從英國的個人免稅額開始計算。如果不採用Foreign income and gains (FIG) regime 的話,每人每年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