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9月28日 星期五

加息了

一如所料,香港真的跟隨美國加息了,prime rate 上調0.125%-0.25%,對供樓壓力仍然輕微。我的預感果然成真,想以低息貸款買入資產的機會正逐漸消失,現在開始進入優質資產盡入強者手中的時代。我想我是不可能跟這些cash cow競爭的,因此及早套現買資產的決定正確。雖然我不時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應該更遲一點出手,但觀乎現在物業市況,封盤不賣的居多,媒體集中報導了一些劈價個案,但跟以前的慘況相比,真是小巫見大巫。香港樓市經歷了97年,03年,08年的洗禮,有實力的業主果然增加了不少,暫時還未看到像過去那樣災難性的放盤搶賣情況。無疑物業放售數量的確增加了,但個別區域也只是雙位數而已,有些區域甚至沒多少增加,這都是政府強推打擊樓價的措施,讓實磚只供富豪搶購的結果。

我預料prime rate還會增加,是時候要deleverage了,但我又很想在這次跌市下再買入一件實磚,實在矛盾。暫時還是不要想太多,處理好現有資產再說。

2 則留言:

  1. 只要投資不是佔整體非常高的比例和過度借貸的話,或預料好最壞的情況出現時,自己也能應付自如,其實也是冒一點風險而已。
    我也在進行加按套現作等待買入優質股票等資產的動作,希望嘗試一下學習借貸的機會。
    輸贏不太重要,但計算過能應付自如又能給自己有一個擁有更多資產及升值的機會,及一個學習和處理越來越多資產的機會,這個已經值回票價。(這是小弟覺得的)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說得很對呢,我也在作資產重按的操作,希望處理完有筆現金在手,看是入手股債市場還是實磚吧。

      刪除

假如被裁員,能否有足夠的現金流捱過難關?

最近,我的一位好朋友(就業於半政府機構)跟我講,由於政府削減資助,公司正在裁員。一向以為不受經濟週期影響的鐵飯碗工種,似乎漸漸失去優勢。 對朋友的遭遇,我深感同情,也使我反思自己的投資策略,是否應該變得再保守一點?我反覆自問,如果我被裁員,能夠有充足的現金流捱過難關嗎? 大家看到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