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

債券梯(Bond Laddering)

剛剛閱讀了一位blogger關於債券梯(bond laddering)的分享,覺得這個概念很有意思,自己也找了點資料,在這裏紀錄一下。

債券梯的意思就是買入不同贖回日的債券,比如把年期定為五年的話,可以買五張債券,分別是t+1,t+2,t+3,t+4及t+5到期的債券(t為現在年份),那麼就可以做到每年取回本金加額外利息的效果。這個做法能鎖定利潤,在預定年期內保證每年收到利息,實在很適合要求低風險的人。但是它的好處同時亦是它的壞處,想要固定回報就要犧牲增加利潤的機會,同一筆資金,如果在適當時機投放在風險稍高的產品上,一年後的回報應該會比已鎖定的利潤高。鎖定利潤是雙面刃,好處是穩賺不賠,壞處是增加機會成本。另外,reinvestment risk(再投資風險)也是需要考慮的要素,債券到期後,市面上是否有另一個類似年期的低風險債券提供呢?每年找一次合自己心意的債券,對我來講也是件麻煩事。(懶)

考慮到債券包含了default risk(違約風險),如果把laddering的概念套在債券上,似乎是風險稍大但回報不高的選擇,但將同樣概念利用在定期存款或年金上,可以達到減低風險的效果。如果將自己部份流動資產(say 25%)作此安排,也是一個相當合適的做法。


2 則留言:

  1. 定期為自己製造現金流,這概念不錯
    就是物色優質債券,比較令人頭疼

    回覆刪除

11.1關稅日和把恒生私有化

近日發生了2樁震撼的財經新聞,一是匯豐宣布將恒生銀行私有化,二是 Donald Trump 宣布11月1日對中國產品徵收100%關稅。近一年來,恒生不斷傳出受房地產貸款呆壞帳影響而業績下滑的消息,我一直覺得恒生有充足的核心資本,去對冲呆壞帳所帶來的影響,但原來負面影響比我想像中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