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看了一篇文章,大概是寫分散投資到房地產,被銀行追回借款的話就完蛋了,根本無法達成分散風險的作用云云。看完文章後,我真想反問那位作者,他/她到底有沒有經歷過call loan潮?
工作關係,我有幸在樓市低迷的時候,間接聽前輩提過call loan的條件。其實call loan對銀行來講是cut loss的操作,想像一下大家對cut loss的概念,就會大概想像到銀行有多不願意執行這個動作,因為cut loss等於把預期無法收回的帳目直接列入呆壞帳,收不回利息收益和部分本金,也就是說,銀行蒙受虧損了。因此,為了管理風險,cut loss的目標對象多半是還款能力較容易受外圍因素影響、欠款較大、抵押品質素較差的人,其中一個體現以上條件的人是商家,因此大家讀到不少搞生意的人被call loan的故事。換言之,如果自己控制注碼,具備穩定收入的話,銀行也是做生意求利的機構,斷不會平白無故把會生金蛋的雞宰掉。
我想我寫的都是些老生常談的道理,人活著就要面對風險,一場車禍已經足以令人失去性命,那麼是不是因為害怕車禍而永生不外出呢?這種因噎廢食的想法令我很無語。總之,管理好風險,做自己該做的事就已經足夠了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樓市小回顧:hibor rate下降、陳秉成/湯文亮賣自住物業
最近比較吸引我眼球的地產新聞包括:「磁帶大王」陳秉成自住物業淪為銀主盤、湯文亮賣自住單位及hibor rate回落。前兩者令我反思去槓桿的重要性,切記花無百日紅的道理,在好境時要適時減少負債以應付逆境;後者令我思考是否應該重造按揭,調低每月供款及賺取回贈。 我覺得不需要對新聞加入...
-
我的HSBC Expat account終於開通了。 整個流程如下: 在2月9日收到來自HSBC Expat team的電郵,告知我可以網上申請HSBC Expat account,並提供了referal code給我。 我在2月14日透過網上連結申請HSBC Expat acc...
-
以前如果想做多NASDAQ而又不採用期權的話,可以考慮買入TQQQ,以三倍槓桿做多納期達克綜合指數。現在倫敦交易所(LSE)新上架了兩個以五倍槓桿做多QQQ的槓桿股票,分別是5QQQ(以英磅結算)和QQQ5(以美元結算),大家看好QQQ走勢的話又多一個新選擇了,實在可喜。買入槓桿...
-
七年前,我的丈夫很認真的跟我說:「我們不如移民吧。」 我是一個頗為實際的人,因此我絕對不會選擇在沒有萬全準備的情況下,拖兒帶女離開香港。我問丈夫:「你能保證我們到外國後,生活質素不會下降嗎?」他沒有回答我的問題。 我們心裏都非常清楚,移民不是說走就走,而是需要詳細計劃、評估和預備...
通常說 mortgage 會 call loan 的人都沒有 mortgage loan...
回覆刪除一針見血
刪除Call Loan 的情況是有的, 不過也要看看發生機率。
回覆刪除是的。
刪除本熊08年被call loan過啦,銀行打黎要還款 (不是total loan size 但要降低比率) 或交2-3% ‘保險金’ 即都係求財而已。
回覆刪除被call loan 不會完蛋的,但似係被打刧多啲。
想請教一下本熊兄銀行用什麼理由要求還款?
刪除工作唔穩定/第2層物業?
Kit
08年應該比03年好多了吧,我聽到的例子是03,04年,真的很慘烈。
刪除08年聽聞估價下跌,銀行call loan要求業主補錢,簡單說,負資產銀行保障自己所以call loan,今天不同了,估價銀行自己做,懂嗎?
回覆刪除呢個肺炎風爆唔同, 政府已叫銀行鬆手D, 只收息不收本, 所以唔須太驚...
回覆刪除只是工商舖就難搞D, 如果你手上太多舖又欠太多錢, 而租客唔交租或破產, 你就玩完了....
Lisa姐講出重點👍🏻
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