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3月7日 星期四

槓桿的危險性

昨天看完魔術師兄的新作<簡易數學十二之槓桿就是為了去槓桿>,有數據有分析,很準確的針對槓桿作說明,大家可以走去看一看。

我自己一邊看一邊想,其實很多blogger都有講過槓桿,利用槓桿放大利潤不是罪過,但往往在使用時能放不能收,這是一個很值得注意的問題。在享受利潤得以擴大的同時,我們亦需要注意箇中風險,尤其是我們不是機器,許多人在四五十歲時已經發現嚴重疾病,必須放下工作馬上進行治療,這並是不罕見現象,所以經常作最壞打算,計算好自己可以承受的風險,是非常重要的技巧。

那麼到底應該考慮作多少槓桿呢?我認為一比一,即是一元資產作一元槓桿,是相對安全的比率,當然比例越低就越安全,但相對的就要犠牲預期利潤了。然後,到達某個年齡,就要考慮作更大程度的去槓桿,以我自己為例,如果活到40歳或以上,我會作更大幅度的去槓桿。其實去槓桿等於減債,如果以前是以租金抵銷按揭利息的話,減債就能增加現金流,這絕對不是壞事。而且減債不代表鎖死資金,樓房全付後還是可以把樓契再次抵押給銀行作按揭的,當然可能翻按出來的資金不太多,但在發現投資機會時,翻按能夠有效籌措資金,讓資金調用更靈活。適當減債是絕對重要的操作,無限擴大槓桿是非常危險的行為,大家不可不注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再次贖契和稅貸申請失敗

由於打算下年移居海外,我再次把賺到的資金用以減債。兩星期前已請律師向銀行申請清還按揭,贖回第二個小資產,下星期簽署贖契信後,便正式進入銀行與律師樓交涉的流程。 律師問我會否在簽完文件後取回上次贖回的地契,我回答:等下次贖回第二套地契後,再一併拿取吧。 「二套地契包含二十多分文件,...